6A

羅慧盈

讀報感想

    最近,我看了兩篇報道,一篇是關於便利店店員幫助了一位老伯伯,另一篇則反映了香港有很多長者需要幫助的,從而引發我對長者的關注。

    在六月十九日,一個老伯伯在香港仔一家便利店購買早餐。正當他打開錢包之際,才發現自己不夠錢,他不知如何是好之際,那個便利店店員看見這樣,便暫為老伯伯付款。看完這篇報道後,我認為那個便利店店員,慷慨大方、樂於奉獻的精神實在可敬。

    另一篇報道是關於一個老伯伯的,他和他的兒子都不幸地患上血癌,這種病很難根治和愈。這種病已經糾纏了他們很久。就在九個月前,他的兒子在新婚後離伯和他的妻子都傷心欲絕。現在,伯已重新振作,並勇敢和病魔搏鬥。他現在需要打干擾素來抗病,可是藥費太昂貴,他們兩老根本無法負擔得起。

    看完以上兩個個案,我明白到香港不但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長者的健康問題也同樣嚴重。很多長者因無法負擔醫藥費,而帶着疾病死去。我決定會奉獻時間和愛心,例如協助籌款,賣旗和探訪等等。我會以愛心來暖化長者的心頭,會以多賣旗來幫助有需要的人,還會向身邊的人宣揚奉獻的精神,令更多人受惠。


 

6A

張詠

讀報後感

    最近,我看了一則有關基層學童的報道,從而引發對貧困家庭的感想。基層家庭其實在香港是不多見的,因為香港是一個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及商業貿易的重要樞紐。但是,有些家庭卻因為入不敷出,而變成了基層家庭。

    那則報道是寫有一間精品文具店的老闆——一峰先生邀請了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亞斯理衛理小學三十名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可以免費選擇合共三百五十元的精品。我覺得一峰先生所做的事很有意義,因為他讓那些基層學童體驗到他們從沒有試過的機會——可以任取三百五十元的精品!三百五十元對基層學童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數目。為了舉辦這次活動,老闆奉獻了一萬多元!這份精神是值得我敬佩的。這篇報道,讓我知道人間有情。

    基層學童不能夠常常買新東西,因此他們會非常珍惜他們的用品,不像一些富裕的學童,從小嬌生慣養,要甚麼就有甚麼,像這種性格,又怎能珍惜物品呢?

    這次關於基層學童的報道給了我一個啟示:世間的東西雖然是多不勝數,但是,不是每樣東西都是可以用錢買回來的,例如你倘若浪費了時間,你可以買回來嗎?又例如友情,失去了友情,你可以買回來嗎?因此,我們應該去珍惜、愛護我們身邊的一切一切事物。我決定以後要多多幫助校內的基層兒童,例如教他們做功課等。


 

6A

陳洛彤

讀報後感

    最近,在中文課中的《樂於奉獻的香港人》提到不少香港人做的好人好事,令我感到興趣,於是有在網上尋找了一則好人好事和一則有關獨居長者的個案細,讓我感到這個社會人間有情。

    在獨居長者的個案中,內容主要是記述一名八十五歲的獨居老人——伯伯的自白。伯伯從前是生於大家庭,但他現在和大部分獨居老人一樣,十分儉,為的是省下金錢來應付龐大的住宿費用。根據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的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為數七十四萬七千零五十二人,總人口十一點一三百分比。獨居老人的數目也不少,他們的生活入不敷支,大部分都是過着貧苦的生活。我認為政府應該增加更多津貼減低他們的負擔。

    至於另一則「好人好事」的內容是說一名在便利店從事了約十年的職員,他看見一位伯伯買早餐時發現帶不夠錢,代付欠款。我覺得他很有人情味。

    我認為政府應該給予長者有更多不同的津貼,令他們能應付普通日常的支出。我又認為應把更多長者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難報道出來,令更多人知道有很多長者是需要我們幫助。

    看完這兩則報道後,我決定以後多參加一些由慈善團體,利用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去幫助有需要的長者,例如參加賣旗籌款活動及探訪老人院等。